清议的核心是品评人物,议论政治得失。在汉末清议的环境中,一位士大夫的声望和品行,并不是由他的官位来决定的,而是取决于他有没有得到清议的肯定,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[2],汉末士人勇于批评政治,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,历来受到非常高的评价。
清议刺激产生了一套与官方评价不同的人物评价标准。当时敢于反对宦官或者德行高尚的人被称为“清”,得到士大夫的推崇;宦官和因为依附官宦而掌握权力的官僚,虽然身居高位,却受到士大夫的鄙视,被视为“浊流”。在清议中,得到士大夫最高评价的人物,根据他们的德行与才能分别被标举为“三君”“八俊”“八顾”“八及”“八厨”等名号。比如,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为“君”呢?《后汉书》中便有解释,“君者,言一世之所宗也”,就是为当时人所景仰和效仿的人物;而“八厨”的“厨”字有些难以理解,其实指的是用财产周济别人的人,有点类似于《水浒传》中仗义疏财的“及时雨”之类的角色[3]。这些被士大夫所推重的清议领袖,一方面批评政治的腐败,另一方面积极打击宦官及其党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