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二,关于发展实业的道路,主张在发展农、工、商三业的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。对于如何发展实业的问题,实业救国论者大致有“以商为本”和“以工为本”两种主张。甲午战争以后,人们逐渐挣脱传统的“农本”思想,转而认同于“以商为本”的重商思想。时人以为:“古之为治者,皆以农为富国之本,今之为治者,当以商为富国之资,非舍本而逐末也,古今之时势有不同也。”著名的商战论者郑观应认为:“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,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。”“商以贸迁有无,平物价,济急需,有益于民,有利于国,于士、农、工相表里。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,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,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。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,而握四民之纲领也。”张謇则不以为然,他说:“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,此皮毛之论也。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。”显然,他强调的是“以工为本”。当然,张謇虽然特别重视工业,但他并不忽视农业,也不偏废商业。他说:“凡有国家者,立国之本不在兵也,立国之本不在商也,在乎工与农,而农为尤要。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,工不作则商无所鬻。”又说:“国非富不强,富非实业完不张……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,必农工商奋兴,而后教育能普及,教育普及,而后民知爱国,练兵乃可得而言也。”事实上,他的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就是主张在发展农、工、商三业的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。这种思想主张在当时影响颇大,甚至被某些高层政府官员所接受,而影响清政府的决策。例如,张之洞在其著名的变法思想著作《劝学篇》中大讲农、工、商之学,认为:“工者,农、商之枢纽也。内兴农利,外增商业,皆非工不为功……大抵农、工、商三事互相表里,互相钩贯,农瘠则病工,工钝则病商,工、商聋瞽则病农,三者交病,不可为国矣。”后来,张之洞又把《劝学篇》的思想写进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》中,对清末新政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相关影视:超级风暴电影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