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鸣鼎食:先秦时代
主食的天下
俗话说,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不同于以游牧为主的欧洲和躺在沙滩上都可以被椰子砸饱的东南亚,在位于温带季风区的中国土地上,耕种才是填饱肚子最主要的方式。国之存亡都是“江山社稷”,所谓“社稷”,“社”为土,“稷”为谷,古人对于土地的崇拜可见一斑。几分耕耘、几分收获的勤恳也随着几千年来的春耕秋收成为天性,刻进了国人的血液。
大约在夏商时期,先民们就慢慢从狩猎捕鱼过渡到以栽培为主业,同时搞搞猪牛羊之类的副业养殖。大体上黄河流域是以旱作为主,长江流域则以稻作为主,但不管是水稻还是旱麦,主食作物通称为“谷”。早先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都是在黄河流域,所以粮食也都是以黍稷为主。到了周代,农业更发达了,毕竟其开国先祖的名字“后稷”意思就是“善于种地的人”,谷物的种类也随之变多。这时的谷物基本已可以考证,据《诗经》记载,周代的谷物有“百谷”之称,主要的大约有十五种,分别是黍、稷、麦、禾、麻、菽、稻、秬、粱、芑、荏菽、秠、来、牟、稌。当然这里的“百”应该是泛指品种之多,慢慢也出现了“九谷”“八谷”“六谷”“五谷”之说,其中出现于《论语·微子》中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的“五谷”一直被后世所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