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,夏言被勒令退休好几次,时间有长有短,却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原因,既放不下脸皮,也狠不下心肠,不会处理好上下级和同事关系,对政敌还心慈手软,尽量减少反对派的数量。每次朱厚熜派小太监去传召夏言,夏言的态度都非常傲慢,我堂堂内阁大臣,你只是一个宦官,所以总是颐指气使,特别盛气凌人。小太监的内心不平衡了,他可不是一般的宦官,他是与嘉靖皇帝朝夕相处的服务人员,于是逮到机会了,不就得在皇帝面前说夏言的坏话。朱厚熜听多了,对夏言的印象自然得打些折扣。反观严嵩严大人,不仅对皇帝的心腹太监以礼相待、嘘寒问暖,还主动把银子送到他们手上,公公辛苦了!公公买点好吃的,不成敬意!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两人差距那么大,说什么也得给严嵩美言几句。
嘉靖皇帝赏识夏言,还有一个地方:文笔好,写出来的青词文笔优美,又能够准确反映出皇帝的意思。当然,严嵩写得也非常好,两人年轻时的书都没有白读。可是久而久之,夏言对青词这个事越来越不上心了,他常常让手下代写,写出来也不检查,直接就交给皇帝。之前我们说过,青词虽然没什么实际作用,但创作的时候也很考验水平的,下人写出来的东西,肯定没有夏言本人写得好,无论是在速度、质量还是对皇帝心思的把握上。因此,朱厚熜常常发火:夏言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,糟糕极了,有些交上来的青词还是重复的,根本没有动脑筋,完全是在敷衍朕,要你何用?反观严嵩,六十多岁的人了,写青词依然那么认真,为了完成好工作,经常挑灯夜战,凌晨两三点还在琢磨某一句青词该如何修改。而夏言呢,早就呼呼大睡了。谁“不务正业”,谁兢兢业业,嘉靖皇帝能不知道吗?日积月累,朱厚熜对夏言的不满逐渐上升,就像烧开水一样,达到沸点,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。